蔣家的故事好複雜啊,到現在我都還常常搞不懂蔣介石誰有幾個太太、誰是誰生的,蔣經國為什麼不讓章孝嚴兄弟姓蔣?所以把google到的資料post上來,才不會下次看了新聞報導,還是搞不清楚誰是誰...


中國時報   860923 毀譽拋身後 千山我獨行 【本報訊】
http://forums.chinatimes.com.tw/special/king/main.htm
 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蔣經國去世後,孝文、孝武、孝勇三子和庶出的孝慈相繼撒手人間,如今又輪到蔣緯國作古,蔣家成員凋萎之速,誠令國人唏噓不已;而蔣家勢力的急遽沒落,更是二十世紀中外顯赫政治家族中最蒼涼的寫照。

 蔣緯國雖是蔣介石的次子、蔣經國的弟弟,但他和蔣家完全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他的真正生父是國民黨大老、做過考試院長的戴傳賢(字季陶,一九四九年自戕於廣州),生母是日本護士重松金子。

 一九四○年,蔣緯國在重慶宋美齡的書房裡讀到美國作家約翰•根室所寫的「亞洲內幕」。使緯國震撼不已的是,該書提到他不是蔣介石的親生子,而是國民黨一位要員所生。緯國不敢向蔣介石探問實情,乃問戴傳賢,戴氏支吾其詞、含糊以對,緯國從此對其個人身世滋生了疑點,日後始一點一滴地清楚自己的「來歷」。蔣介石終其一生從未向緯國提及他的身世問題。

 清末民初,許許多多比較有理想的中國青年紛紛東渡扶桑,到日本學習文武知識以圖振興中華,蔣介石和戴傳賢就是其中的兩位熱情漢子。蔣、戴在東京合租房子,其時戴與護士重松金子過從甚密,金子於一九一六年十月六日產下一子。由於戴氏在國內有妻(鈕有?)有子(戴安國),而戴妻個性悍妒,絕不容丈夫出軌,在嬰兒出生前戴即與蔣介石約定,由蔣負責收養。當時蔣已返回上海,日人山田純太郎將嬰兒帶至上海交給蔣,取名緯國,託由蔣的小老婆、上海青樓出身的姚冶誠扶養。蔣與元配毛福梅所生的長子蔣經國,其時已六歲 。

 姚冶誠雖未和蔣介石正式結婚,但素有「第二號蔣夫人」之稱,視緯國如同己出,緯國亦以親生母親待她。一九六七年,七十九歲的姚氏病逝台中,蔣緯國在其墓碑上鐫刻:「辛勞八十年,養育半世紀」的感恩之辭。

 姚冶誠死後三十年,她親手養育成人的蔣緯國亦因久病而撒手人間。蔣緯國走完了八十一年的爭議歲月,他雖身為蔣家一分子,但非蔣介石的親骨肉,蔣經國對他的刻意排擠和壓制,其元配石靜宜在他出國期間的離奇死亡,他所賞識提拔的裝甲兵副司令趙志華的造反,他的帶兵能力和「戰略家」的素養,他在一九八九、一九九○年國民黨政爭時期一度想出馬角逐總統或副總統的念頭,以及他的自嘲式幽默、兼具隨和與隨便的個性,使蔣緯國一生充滿了流言和毀譽,亦使他在蔣家的孤獨和炎涼世態中,經常引吭高歌:「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

 蔣緯國自稱:「調皮而不搗蛋」,但他與生俱來的淘氣、欠穩重和過度瀟灑的性格,加上兄長蔣經國長時期對他的歧視,使他在人生旅途上和戎馬生涯中,苦水如泉湧。但他不能抱怨發洩,亦無從申訴,他只能保持他一貫的達觀、風趣和幾近玩世不恭的態度(如在公開場合高唱:「哥哥爸爸真偉大」),以化解蔣經國對他的猜忌。

 然而,亦唯有在蔣家這塊金字招牌的護佑下,蔣緯國才能以高級將領的身分,帶著濃厚的公子哥兒作風在軍旅中「瀟灑走一回」。其實,這也是蔣緯國為人處世的致命傷,他交友遍天下,黨政軍特、工商企業名人和影歌視紅星,無所不識;大家都親近他、喜歡他,爭相陪他出入歌台舞榭,但甚少人在內心深處尊敬他、把他當一回事。唯有他的父兄最了解他的弱點和短處,無怪乎蔣介石要求國府前陸軍總司令劉安祺:「要好好管教緯國。」蔣經國則對劉安祺說:「緯國這個人你要好好輔導,他做人做事不穩當。」

 一九六四年一月三十一日,新竹湖口裝甲兵第一師基地(即捷豹部隊)發生的裝甲兵副司令趙志華將軍的造反事件,雖與蔣緯國無直接關聯,卻嚴重影響其前途和命運。湖口事件的後果是:?蔣介石不再信任他,認為他「不識人」;?蔣經國更厭惡他;?他從此離開部隊,未再帶兵,並做了近十五年的中將。按劉安祺的說法,湖口事件「既不是兵諫,也不是兵變,是裝甲兵副司令一時糊塗而造成的;他對 蔣緯國的某項措置不滿??。」蔣緯國的解釋則為趙有「精神分裂」、「很內向」、「受到不公平待遇而不很開朗」,又因想向陸軍總部借三萬台幣買房子但公文被裝甲兵司令郭東暘壓下未往上呈報,乃鋌而走險,在全師裝備檢查時發表談話,號召兵變。這項台灣罕見的將領謀反案,主角趙志華先判死刑,後改判無期徒刑,一九七八年保外就醫,一九八二年去世。趙服刑期間,蔣緯國常去探監,照顧其家屬,並為其料理後事。

 其時擔任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的蔣經國,在湖口事件善後處理工作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蔣介石所了解的事件經過,全係由蔣經國向其報告,而處置方式亦採納蔣經國的建議,數十名裝甲兵中、高級軍官或調或貶,尤其是東北籍將領最為倒楣(趙為黑龍江人),政工幹部則普獲升遷。蔣緯國雖不同意上級的處置方式,但他毫無辦法,他知道掌控政工與情治業務的蔣經國對他極度不滿,他只能沈默接受命運的安排,在改革軍中教育中埋首十八年。

 蔣經國對蔣緯國的排斥,主要原因是血緣不同,緯國不是真正蔣家的人,是「冒牌貨」;次要原因則是兩人個性南轅北轍,經國深沉、猜疑、器小,不容緯國露鋒芒。蔣緯國曾含蓄地透露經國對他的打壓,其中包括一九四八年蔣家重修蔣氏宗譜時,經國曾想將緯國自宗譜中除名,但遭族長及房長反對。經國對緯國的負面看法,連帶地影響到緯國與侄兒的關係。在門庭深鎖的蔣家,只有宋美齡對緯國最好,善體人意的緯國亦最會討蔣夫人的歡心。

 蔣緯國當了十五年的中將,終在一九七五年晉升上將,出任三軍大學校長兼戰爭學院院長,復歷任聯勤總司令、國防部聯訓部主任。蔣經國晚年最寵信的郝柏村在其日記中說,蔣經國曾為緯國退伍後的出路,多次徵求其意見,當時擔任參謀總長的郝氏建議蔣緯國主持台灣體育工作,蔣經國認為緯國不會滿意是項安排,郝氏又建議派緯國出任大使,特別是駐韓大使。經國在駐南韓、南非、沙烏地阿拉伯大使職位上多方考慮,並曾一度慎重考慮其出使沙烏地或出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職務。經過半年斟酌,蔣經國終決定緯國出任只有虛名而無實權的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

 蔣介石嘗言:「經兒可教,緯兒可愛。」聰明伶俐的緯國,幼時確為蔣介石帶來不少歡樂。緯國說:「我們父子之間沒有什麼保留,談話時,乃至爭辯一個觀念,也不會有什麼顧忌??。」他覺得與父親相處的那段日子,是他一生中最寶貴的時刻。

 蔣緯國受過良好的文武教育(就讀東吳大學理學院及文學院;留德、美習軍事),但在帶兵與戰場上則無甚表現,自謂:「我這五十餘年的軍人生涯,參加了抗日和戡亂戰役無數次,身上七處刀疤,竟然全都是榮民總醫院外科大夫給的,而無一處是敵人子彈傷的!」緯國奉令在三軍大學創設戰爭學院,並以戰略家自居,唯細讀其著作和講演,「戰略家」的頭銜套在其身上,誠有名不副實之嫌。頗為愛護緯國的前國防部長、飽讀中西方經典的俞大維,生平絕少月旦人物,有次被問起緯國的戰略素養如何,俞氏微笑搖頭,手指著腦袋,未發一言。

 蔣經國死後,台灣的政治氣候為之丕變,蔣緯國身心所受到的束縛亦從此解脫。八十、九十年代之交,李登輝積極建立其全然迥異於二蔣時代的政權,遭致國民黨高層非主流派的抵制而肇始了台灣一波又一波的政爭浪潮,平日不問政事的蔣緯國獲百餘位資深國代支持競選第八屆總統或副總統,並一度與林洋港搭配為正副總統候選人,旋即辭選。一九九三年蔣緯國獲聘為總統府資政,但他反對李登輝個人和反對李登輝所領導的國民黨,而使他和蔣孝勇成為蔣家後人批李的二員猛將。他們強烈的批判聲音,固使親痛仇快,但在台灣社會並未獲得多大共鳴;而叔侄二人所提遷葬二蔣於大陸的主張,雖使國民黨統治圈深感尷尬和緊張,不過,卻引起絕大部分台灣人民相當程度地不悅。

 台灣社會和政治在過去九年的劇烈變化,猶如擋不住的大江東流,在浩蕩的江聲中,蔣家聲望、權勢與影響力急速式微,而近年來蔣家和孔家後人的相繼凋零,徒使宋美齡、蔣方良兩位蔣夫人「白頭吟望苦低垂」。蔣家的衰敗,象徵了一個朝代在蒼煙落照中的消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