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拜五一早就要去日本一週。雖然不是第一次到日本自助旅行,但這次要帶媽媽一起去玩,加上行程排得很不順,讓我行前的每一天都覺得很緊張。

第一次去日本是1997年的事了。因為每個地方都新鮮,不必多想就可以照旅遊書玩遍東京、京都大阪,還很有趣。第二次去是2003年年底,從紐約回高雄的路上,因為不必另花機票錢才停留的。

當年有很多精采的建築案竣工,包括六本木Hills與表參道上Herzog & de Meuron的 PRADA,旅行主題很清楚,就是參觀東京週邊的新建築。當時停留一週實在太久了點,到後來閒得發慌開始流連忘返在書店裡。不過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橫濱的 Ferry terminal,怎麼想到渡船碼頭可以這樣設計呢?

這次旅行主題也和建築有關,針對日本世界文化遺產和民居類建築安排的路線依序是:東京 – 日光 – 金澤 – 合掌村 – 飛騨高山 – 京都 (奈良/宇治 /嵐山)。 參考資料有 (1) Casa Brutus今年五月號和九月號的” 日本建築、デザインの基礎 日本建築”,(2) Lonely Planet的Japan, (3) 我妹的四本中文旅遊書,(4) 以及背包客棧的討論群組。

想不到參考資料越多、反而越容易三心二意 ,因為每本書針對的讀者群都不一樣,而我自己又有自己想看的點,造成這次旅行累積的資料量越來越龐大。

尤其越接近旅行前,要處理的資訊就越來越細節。就算我半生不熟的日文閱讀能力足以應付訂房、預約交通路線的表格填寫,但是需要閱讀的資料量已經壓得我喘不過氣來。


這次休假實在排得太滿了! 過分追求效率的結果就是焦慮,累累累~



(下一post再貼旅行計畫的細節, 順便review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