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照:WITTGENSTEIN (Derek Jarman, 1993, 35mm, 75 min.)


上禮拜在film study center看完Derek Jarman的“Wittgenstein“受到頗大的震撼;一方面是因為Wittgenstein暴躁、完美主義、又鑽牛角尖的古怪個性真是嚇死我了(我很怕我會變成那樣>"<),另一方面是因為角色對白非常有深意。我常常要暫停、倒帶,把剛剛聽到的話認真的再想一遍,才繼續往下看。


Derek Jarman如果不是對Wittgenstein讀得很透徹,絕對導不出對白這麼精確的影片呀!又,我非常喜歡他選的古典配樂,所以一邊看一邊做筆記,post在這邊以供參考(見文末)。

至於電影裡的一些情節,我直到回家查了陳真的這篇「流浪者之歌──三隱士」,才恍然大悟Wittgenstein坦究竟怎麼兇學生、為啥他的老師都得乖乖在他面前聽課,為啥系主任千里迢迢跑去挪威找他。(p.s.陳真寫的文章我覺得都蠻好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維根斯坦簡介:www.tangben.com/Cambridge/roam1.htm
「流浪者之歌──三隱士」. 陳真。19 Oct 2000
作者為精神科醫師,劍橋大學哲學系博士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節錄出自「流浪者之歌──三隱士」. 陳真19 Oct 2000,


很多人喜歡說維根斯坦之經常自責、懷抱罪惡感是因為同性戀。同性戀在當時可能是一種禁忌, 但維根斯坦其實並不為此所苦, 至少, 我沒看過他自己寫了什麼東西表現出這樣的痛苦, 頂多只有一兩句稍微提到「感覺怪怪」而已。

不過, 他確實是一個道德上自我要求很高的人, 對一些過錯往往自責很深。只是, 這些自責, 都不是一般人所以為的什麼大事或祕密。如果我沒有漏掉了什麼資料, 那麼, 他所提到自責最深的事有兩件, 一件是在納粹迫害猶太人時, 維根斯坦曾在某個場合否認了自己是猶太人。一件則是體罰學生, 他曾抓起一位不乖的小女生的辮子打耳光, 遭家長告狀, 引起了一樁調查, 維根斯坦卻在調查中否認了他所做的。

這件體罰的事, 特別使得維根斯坦一直心有未安,於是,在離開了任教的小學好幾年後,他還特地回去那村落,挨家挨戶地跟被他揍過的小朋友們及家屬道歉。這些村民, 在接受後人訪問時, 幾乎一面倒地稱讚維根斯坦是一位好老師。

許多跟他同時代的人, 說他怪里怪氣的, 脾氣火爆,不好相處。不過, 卻有更多的人有完全相反的評價, 說他純真、正直、溫柔體貼。這兩種評價也許都沒有錯, 大概是看你跟他八字合不合吧。在我心目中, 他是很有幽默感的, 他寫的東西,常使我一想起,就忍不住要笑出來, 看他的書, 就像看漫畫一樣,一輩子也看不膩。

維根斯坦出身首富之家, 父親是維也納的「王永慶」。二十歲出頭時, 離鄉背井來到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唸航空機械。這期間, 唸了羅素的「數學原理」(The Principles of Mathematics) , 對「數學哲學」(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 產生極大興趣, 於是跑到劍橋找羅素, 要求旁聽羅素開的一門「數理邏輯」(Mathematical Logic) 的課。那門課只有三個學生, 羅素就同意了。有一次火車沒趕上, 維根斯坦就臨時出重資跟鐵路局包了一輛火車, 全車就只有他一個乘客。維根斯坦一直都不是重視物質享受的人, 但他出身之有錢, 由此可見一斑。

旁聽一個學期後, 他乾脆轉學來到劍橋, 並且很快地, 他和羅素及G. E. Moore等人的師生關係就掉換了位子。維根斯坦變成他們的「老師」了。

據說, 維根斯坦對羅素的哲學之惡評, 曾使得羅素一度失去信心和興趣而打算放棄哲學。在一封羅素給女朋友的信中這麼說:「我把我正在寫的最重要的一部份東西給維根斯坦看, 他說我寫的統統都錯了。...我聽不懂他在說什麼, 但我心中總覺得他一定是對的, 他一定是看見了我沒看見的東西。假如我也能看見, 我倒不會介意他怎麼說, 糟糕的是我根本看不見, 但我卻又覺得我可能全部都錯了, 若我這樣繼續寫下去, 維根斯坦會以為我是個不老實的大壞蛋。哎呀! 這是年輕一代在敲門了。我應該在適當的時候讓位給他, 不然我會變成一個夢魘。」

可是,維根斯坦在劍橋待了五個學期後,卻待不下了。儘管他十六年後重返劍橋, 他仍然總是抱怨劍橋牛津是可怕的「思想沙漠」。這些話,曾嚴重刺傷許多劍橋牛津學者的自尊, 因此對維根斯坦很感冒。但這些話其實一點都不難理解, 只要看看這些地方陰森森的大教堂、烏漆媽黑四周全是古聖賢肖像的學校餐廳、連碰都不能碰的整齊大草皮、動輒得疚的繁文縟節, 就能明白這裏住些什麼人了。壯觀是蠻壯觀,但總是少了一點人味。

想像一下,在一個四周掛有堯舜禹湯文武周公蔣公孔子孟子老子孫子武則天秦始皇等等肖像的陰暗大餐廳裏吃飯, 是什麼感覺。

維根斯坦想輟學, 羅素努力勸他不要走, 但維根斯坦去意堅定, 他說:「跟聰明人講話, 只是作賤我自己的心靈」(I prostitute my mind talking to intelligent people.)。他打算到挪威一個偏僻的靠海小木屋獨居。羅素說:「你這樣會瘋掉」;維根斯坦應他一句說:「上帝會保守我的心智」。羅素沒辦法, 於是請維根斯坦口述, 由祕書記下他的想法。這份口述, 就是維根斯坦最早的一份哲學作品, 叫做 "Notes on Logic, 1913"。

維根斯坦去挪威隱居後,系主任G. E. Moore 曾去拜訪他, 並當場「做筆錄」, 記下維根斯坦的一些有關邏輯的想法。Moore 打算拿這份東西, 充當頒給維根斯坦一張大學文憑的依據。Moore回去後, 卻發現依學校規定需要有參考文獻和前言, 於是又寫信要求維根斯坦提供, 維根斯坦回信給他時口氣很不好,不願遵照規定,還說Moore 如果要堅持,不如下地獄去算了。文憑當然就泡湯了。

大約在這段期間,維根斯坦讀了托爾斯泰的書,十分喜愛, 經常隨身攜帶閱讀, 逢人就推薦。他生平最推崇的文章之一, 就是托爾斯泰的短篇故事「三隱士」,說它碰觸到「哲學的深沉意涵」。

基本上, 維根斯坦並不是一個博學的人, 他不太做廣泛閱讀, 卻總是對喜歡的書一讀再讀, 讀一輩子也不膩, 就像我們反覆聽喜歡聽的音樂那樣。不過, 被他批評過的書很多, 稱讚過的書卻很少, 在他臨死前兩年, 曾特別寫信給友人推薦一本書, 叫做「猴子」(Monkey), 我覺得很好奇, 究竟是什麼書? 一查, 原來是吳承恩的西遊記。

離開劍橋不久之後,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祖國奧地利捲入戰局, 維根斯坦因為健康因素而免服兵役, 但他卻自願從軍。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危險地區, 他卻申請前往, 並經常要求上級派給他擔任最危險的任務--站哨。他的日記上寫著:「我希望透過面對死亡, 而成為一個正直的人, 而不是一條軟弱的虫」、「也許面對死亡會給我的生命帶來一些光亮, 唯有死亡給予生命意義。」

生前出版的唯一一本哲學著作「邏輯哲學論叢」(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就是在戰場上寫成。邏輯實證主義者把它當成「聖經」, 當成砍殺宗教、倫理語言的「科學」尚方寶劍, 維根斯坦卻極其不悅地否認, 說這純粹是一本「倫理學著作」。

強調一清二楚的「邏輯」和神祕的「道德、美學、宗教」等事物, 性質上南轅北轍的兩樣東西, 在維根斯坦的思想中, 卻有著奇妙的結合。←←←(一語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 維根斯坦一片的電影音樂出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


1) Johannes Brahms (1833.~1897)
· Intermezzos' No. 3 In C, Opus 119


2) Cesar Frank (1822-1890)
· Sonata in A Major for Violin and Piano


3) Gilbert & Sullivan
· Patience: Am I Alone and Unobserved


4) Leos Janacek (1854-1928)
· In the Mist / Variations for Zdenka / Piano Concerto


5)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
· Piano sonata in A minor K310
Duport Variations
Rondo in A minor K511
Fantasy in C minor K396


6) Francis Poulenc (1899-1963):
· Sonata for flute and piano(1957)


7) Maurice Ravel (1875-1937).
· Concerto :Concerto Pour La Main Gauche


8) Eric Satie (1866-1925)
·Ogives (1886)
· Trois Gnossiennes (1889 -1896)

9) Robert Schumann (1810-1856)
· Carnaval op. 9 (1834/35)


____________________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