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4.png 

上週末參加了畫廊界的年度盛事, Armory Show. 規劃一年比一年完善,人氣也年年高升,但,逛了一天下來感覺普普通通,只有五件左右的作品讓我眼睛一亮、驚嘆:“想不到這素材/概念可以被發揮到這種地步!“。

Picture 3.png

脫離藝術界久了,不再修繪畫、雕塑的課,也不再讀美術評論、文化理論後,那種曾經是藝文圈insider的感覺已經消失,我其實很不好意思承認這個展覽讓我覺得很平淡。我要是得從別的城市、別的國度花很多錢來紐約來看這個展的話,或許感受會更正面一點吧。人性本賤,當你必須花很多代價去得到什麼的時候,再怎麼索然無味,你還是會硬找出一些好處;我有免費入場卷(相信很多人都有管道),進Armory show不必花$30,就更覺得普通了。

Picture 8.png

這是Tom Otterness (b. 1952)的作品。好可愛、好有個人化的想像力,是很有親和力的藝術作品。

 Picture 9.png Picture 10.png  

下面這個書雕系列很特別,我雖然也有過這個想法,但是沒有技術把作品推進到這種極致。真是令人驚訝的作品。

Picture 5.png Picture 6.png

Picture 7.png Picture 20.png 

這其實是翻拍別人的攝影作品。鋪滿燈泡的地板,像讓人不忍踩在其上走過的錦緞,傳達出好奇特、好細緻的空間感。

Picture 12.png

這是二樓的裝置(藝術?),以線條為主題的作品,合併一起呈現時,讓人感覺到“線“這個概念到底可以玩到什麼地步。
Picture 13.png

 Picture 14.png

我也喜歡這種作品。

Picture 17.png

Picture 18.png 

其實還有很多不好拍的作品只能在現場看。

Picture 16.png

 

雖說看Armory秀時自己感覺好像失去對藝術的感受性,但週一上tango課時又有不同看法。

上tango課需要跟很多人有不同的互動,包括不同派別的老師。這次老師示範兩種不同的走路方式,一種是照節奏走,一種是不顧舞伴的反應走得飛快的舞步,然後回頭問大家喜歡哪一種。前三個都說喜歡照節奏的,我說喜歡飛步走,老師高興得跟我擊掌,但是告訴大家不必因為他的喜好改變答案。結果除了我以外,所有學員都喜歡第一種規矩的走法。

其實就我所知,藝術家的眼睛大部分是第二種,會欣賞脫序的驚喜,好玩的東西。如果說真的對Armory秀那麼沒感覺,可能是因為現在太多藝術家不注重直觀的好玩、有趣,大家都想從中找出什麼哲學、理論,反而讓直接的美感經驗越來越難在藝術展找到市場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