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以前的日本鄰居(40歲)碰面。吃飯時她提起日本的現況,感覺無限悲觀。

除了日本男人嚴重女性化的傾向外,整個社會被通貨緊縮的陰影籠罩著,,漸漸失去了活力。而且廉價品商店到處都是,Uniqlo一件10美元的牛仔褲都能成為明星商品。她說:「你知道嗎,我在銀行工作的同學薪資,居然沒有隨年資增加,還倒退回20年前泡沫經濟時代的起薪了。在日本不像在美國,對薪資不滿意可以跳槽,你一跳就完蛋了,不跳又很低薪,真令人為難。」

「20年前整個日本社會不知道哪變出那麼多錢,連表演藝術界都花錢如流水,一週上兩次京都的舞妓表演,每晚消費都在3000美金左右,可是現在,好多人失業,找表演贊助也越來越難了。反而是薪資平平的政府公務員最好,因為他們薪水固定,反而可以對抗通貨緊縮。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好想搬回紐約。但是這次回來我也覺得紐約的活力大減,街上待租的的店鋪好多,反正...很難形容整個城市的氣氛,跟2007年景氣大好時差很多。」

我住在紐約七年了,天天在這裡比較不感覺她說的這些變化,但事實上,我隔壁房的鄰居,一個27歲商學院拿行銷學位的美國男生,已經失業一年了(25週的失業救濟金早就停發)。元旦參加party時,也有金髮碧眼的美國MBA悄悄跟我說,其實她會繼續念心理學博士是因為這年頭,連MBA不見得有工作機會。

一個金融業的朋友就說,投資看的是潛力,如果明天他有個香港的offer,他今天就會毫不眷戀的離開紐約。因為歐美對金融商品的法規將越來越嚴格,他看到的未來在亞洲。但是他是義大利人,又苦無中國市場的管道,所以還是留在美東等機會。

在Barclay 銀行做trader的瑞士籍印度朋友大概是最不受影響的,銀行自己有資金和投資管道。他說他的主要工作是搬錢,簡單的說,把$從低利率國家搬到高利率國家,維護委託客戶的資金成長律,不管目標有沒有達成,他的豐厚佣金都不會少(雖然這位哈佛大學數學電腦雙主修的傢伙,講到豐厚佣金還是會自己不好意思一下)。

職涯顧問建議我找一個切入點進入中國市場,我也正在準備,如果真的要開始的話,我該怎麼做。再不行動,太陽都要下山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