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高雄兩個月以後的某日,我才近鄉情卻的,回到嫩江街附近的老家,看看當年的聖約翰幼稚園是否還在,十全國小變成什麼樣子。

 
附近的國宅拆掉改建了(小時候我對它的印象就是恐怖電影場景,陰森幽暗,樓梯間不時有餿水味),幼稚園已經改成教會,整個後站變成韓國服飾街。想不到陸橋下的漫畫批發店還在,那是我國小時最喜歡去的地方。九如路和中華路依舊筆直大條,幾十年來來看不出商機(高雄的路尺度實在很大,不好逛)。
 
過去十五年來,高雄的發展因為高鐵站地點而轉向北區,美術館區充滿高級住宅,反倒是後站,火車站維持原貌,像是沒有任何發展,大致上還是我記憶中的樣子。
 
會回頭去造訪過去,其實是想回憶童年單純的快樂。小學二年級我進了一班只有二十幾個人的資優班,當時普通班級一班就有六十個人,我們是經過智力測驗,每班只取一兩個孩子組成的実驗班。
 
儘管資優並不代表成就,上禮拜和國小同學約出來吃飯,我們還是認為,當時獨特而靈活的教材,甚至是週六的自然實驗課,對我們有一輩子深遠的影響。我們都記得下雨天在教室後面挖小水溝,莫名其妙的歡樂;不按牌理出牌的腦力激蘯課程,每個禮拜都激發同學新搞笑的表演天份;那種單純,無厘頭的好笑,當年同學彼此之間還會有著會心一笑。
 
步入中年,對於快樂的要求越來越升級,只有在回顧兒時場景時,才能再發掘非常單純的歡笑與開心。在紐約闖蕩了八年,見過世界最頂尖的表演,專案,和各色各樣出類拔萃的精英後,終於來到了返鄉尋找原點再出發的時刻。更深一層的意義,則是造訪老家附近之後才漸漸清晰起來的。
 
我想找回小學時期無拘無束的自由和腦力刺激,所以高雄,我回來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