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潘醫師轉寄給我時所附上的感言::
我曾在井上教授的研究室工作一年,卻不敢自稱是他指導的學生, 原因無他, 實在自己不夠認真之故,
井上教授和他的夫人貞子博士是世界一流的醣類生化學家, 1998年井上教授在中研院辦了一個國際研討會, 包括美國臨床研究會主席Ajit Varki, 加大柏克萊分校的Carolyn Bertozzi等數十位國際頂尖學者群聚台灣, 可見他在學術圈的聲譽。
他們住在中研院對面, 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 一年當中只有新年期間回日本一個星期, 其他時間全部奉獻給研究,
我看過他的中餐便當, 白飯上只有少許的菜, 飯後他會吃半個(不是一個)橘子, 配上一盃熱茶, 三十分鐘的中餐時間過後, 又繼續工作,
至於他在研究室門口貼的那張遠近馳名的"聖旨", 內容大概如下: 我們從前在日本東京大學任教之時, 總是要求學生花許多時間不厭其煩地印證實驗數據, 雖然學生一天當中幾乎都是以研究室為家, 但在彼此配合之下, 每一個畢業的學生都能有很好的論文發表,投稿到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的接受率幾乎是百分之百。這些東京大學的學生資質極高, 仍然跟隨我們的做法, 因此我們相信, 現在在中研院, 也應該秉持此種精神努力研究....
想到這裡, 再看看台灣社會普遍愛看八卦, 愛耍嘴皮子, 卻不努力做事的社會風氣, 感到汗顏, 台灣人要好好檢討, 為什麼一對落腳異國的日本夫妻能為台灣如此奉獻, 偏偏還有些台灣人不認同自己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籍愛台科學家 井上康男病故 中研院感念追思
〔記者郭怡君╱台北報導〕今年二月因肝癌惡化驟逝的國際頂尖醣生物化學家井上康男教授,是日據時代在台灣出生的日籍學者,而他在二度退休返回日本前,將在台所領的薪資五百萬元全數捐出,協助成立培育後進的醣質科學研究教育基金會,中研院昨天特別為他舉辦追思會,感念其無私的精神和嚴謹治學的典範。
中研院長李遠哲指出,井上康男是全球第一位發現新型唾液酸,也是首位發表該唾液酸與癌症關係的傑出學者,他治學研究極為認真、要求很高,曾在中研院生化所的實驗室門口貼了徵求學生的公告,條件便是能全心投入研究到「不知週六、週日為何物」的人,而他和同行的太太更以身作則,從早到晚都待在實驗室研究,協助中研院建立高水準的醣生物化學團隊。
中研院生化所所長王惠鈞表示,井上夫婦生活非常儉樸,常只買些簡單生鮮蔬果回家烹調,在中研院領的薪水扣除生活費後,全數捐還給台灣成立基金會培養科學人才,且堅持不讓基金會掛他的名,無私精神令人感佩,而他在中研院不到七年就發表了近三十篇高品質的論文,絲毫不因已屆退休高齡而鬆懈,嚴謹用功的態度實為研究人員的典範。
過去井上夫婦「每天早上九點以前到實驗室、晚上九點以後才會走、週末也會來」的研究作息,對中研院生化所同僚產生極佳的「惕勵效用」,好幾位年輕研究人員都說:「每次看到井上老師的燈還亮著,就覺得自己還不夠努力。」
井上康男一九三四年在板橋出生,於台灣完成小學教育後才因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返回日本,加上後來在中研院任職的時間,總共在台生活超過十八年。
曾與他共事的同仁、學生說,井上教授放棄日本退休後的優閒生活跑來台灣致力協助提升研究水平,領的薪水又全都捐出來,還希望將他的一小部分骨灰撒在童年故居林家花園,實在是真心默默愛台灣的人。
中研院生化所在二○○二年底歡送七十歲二度退休的井上康男回日本,今年初他罹患末期肝癌、被醫生宣判至多只有一年好活的消息傳回台灣,故舊都感到震驚憂慮,紛紛連絡要趕去日本探望他,井上卻顧慮日本冬季酷寒的天氣會令台灣朋友不好受,請大家把行程延到四月櫻花開了再來,沒想到這一延卻是天人永隔,平添眾人不捨與傷痛。
- Apr 17 Sun 2005 21:57
(轉)日籍愛台科學家 井上康男病故 中研院感念追思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