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喵的專長是法國菜,她作東請吃飯的話,身為客人的我,理所當然就挑法國餐廳囉!這樣才可以從主人口中聽到很多關於飲食的詳細資訊。從吃中學,才是跟朋友吃飯的精華所在。

我們很快就從清單上的 (1) Bouley, (2) Chanterelle,(3) Café Boulud 決定了米麒麟二星的Bouley。我的想法是這樣的:要吃二星需要預算,需要特別場合,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個懂吃的友伴共進晚餐。整年當中,除了生日這種重大藉口外,很難碰到有這三個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


說到這,就不得不插個題外話。蔡P問說、我今年又不是過什麼特別歲數的生日,為什麼連辦四天不同的party?為什麼要那麼盛大?


唉,她雖然待在紐約十年,並努力的脫亞入歐,但是個性上的限制,就是讓蔡P無法細膩的考慮什麼樣的朋友可以約在一起吃飯?吃什麼飯?


有些人適合單獨約出來吃精緻的一頓晚餐(比方說喵、松岡,和八木小姐)。跟個性比較sophisticated的朋友搞最後一分鐘邀約,會讓主客雙方都很尷尬,畢竟,是朋友的話,你怎麼能夠不知道對方的喜好?怎麼能夠讓人家一點心理準備也沒有的,最後一分鐘才去約人家??(套句我小妹的話,「我今天都已經準備好越南菜的胃了,你怎麼可以臨時改餐廳吃飯?」)


有些隨性的朋友可以臨時約出來吃流水席,反正人在異鄉悶得發慌,只要有人帶頭,被臨時叫去湊熱鬧都很高興。這個群組包括了蔡P, 最近認識的德國建築師友人,日本藝術家那群。


人的個性千千百百種,對我來說,這兩群朋友同樣重要。所以我辦party的話會先想好主題:是同事聯誼用的,還是拓展私人交情用的?


主題就決定了你會邀誰來,邀多少人;而客人必須好好的分組,才能讓參與的大家都玩得盡興。


主題想好後就是挑地點了。這是我最頭大的階段,因為挑餐廳除了要花時間google看評鑑外,還要按照自己的品味從客人身上找出最大公約數。你若是白目到無視於大家的經濟狀況,選個沒幾個人去得起的跟你共襄盛舉,這叫做自討沒趣。去太普通的店的話,感覺主人自己都沒用心,很隨便,這也會惹惱客人的(我就被這種隨便的餐會惹惱過兩次)。


想了很久,我最後決定把重要的生日party排在禮拜四的兩人晚餐,把一般社交用的party放禮拜五下班後,留給朝夕相處的同事。然後週六的Party用來維持有點近又不是太近的友誼,並且靠幾個很熟的朋友來維持場面(總不能整桌都跟你不是很熟吧?)。


真正生日那天是周日,我安排跟新搬近來的鄰居在住家附近的盛名餐廳共進晚餐。為什麼把最不熟的人排在生日當天呢?因為最不熟的人,越需要外交禮節去打好一開始的關係。尤其是你生日當天,他們才會因為這個好藉口賣你面子啊!


四天計畫定好之後,我買好邀請卡,一張一張寫好分在鄰居的房門口後,還要求RSVP, 發email 跟鄰居們確認誰會去,一桌多少人,dress code 也寫上了。結果樓上的義大利學者Ale看了我的邀請卡、看了我的email後, 讚嘆得直說:WOW, your email was sooo professional but at the same time veeery friendly!


出自於嚴謹的學者口中,這句話對我來說是莫大的恭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CO123 的頭像
    ECO123

    元氣鬱金香

    EC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