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照片。有紐約時報標題的就是他們專業攝影師作品,比起其他我拍的照片(沒有特別註明的),果然是不同等級~ ╮(﹀ω﹀")╭
今年四五月工作上忙得不可開交,結果我還是決定再忙也要出去玩,不然心情會更鬱悶。毫無節制濫用體力兩個月下來,結果這兩週都為胸口悶痛所苦 ; 以前只有重感冒才出現呼吸時胸口悶痛的症狀,想不到太累,一直被工作壓力纏身也會這樣。
像上禮拜去完玫瑰季野餐,還回辦公室工作到2:30am. 隔天和傑若他們一起看永生樹The Tree of Life,看完還回辦公室工作到3:30am! 本來對法國人來說,得金棕櫚講的片應該是很棒的,結果不只是我,三個法國人都不喜歡那部片,看完面面相覷的說:「這要怎麼討論?我們看到了小男孩,恐龍,顯微鏡細胞,和莫名奇妙的美麗風景。不過這一切是怎麼兜在一起??」如果不是湊熱鬧跟他們約9:40 pm看這部片,我禮拜四就不會熬夜熬成這樣了... ╮(﹀▽﹀")╭
不過這麼努力的工作,玩耍,還是有很多體會,很多感動,比方上週二參加馬友友 + 絲路樂團在紐約中央公園的演出。馬友友帶領紐約四個區的國小學童一起演出,非常逗趣可愛,我從來沒看過馬友友跟喜劇演員說雙簧,帶領小孩子演出絲路主題的音樂劇,還有video artist贊助動畫作品呢。
馬友友名氣很響亮,6:30pm開始的免費表演,5:30沒到場排隊是進不去的(看看這張照片,座無虛席啊!)
紐約是個有很多免費資源的都市,但是有錢的人沒時間,有時間的人沒錢。像我和Y教授,小綠和M小姐都到了,所以我們都是沒錢的人~(哈哈)。鋪好野餐毯,拿出酒和食物,就定位後10分鐘表演開始。
每一個背景同影片都跟絲路的主題環環相扣。恰巧我一年前在紐約自然史博物館看了絲路特展,記憶猶新,對Caravanserai (隊商旅館) 這主題和其他相關的資料還很熟悉。
這些賣力演出的小朋友都很開心,很投入喔!Y教授雖然覺得他們的音樂不怎樣,但這個節目最重要的目的,是世界級音樂家為社區小朋友奉獻服務。演出不需要完美,因為「美」的呈現和「完美」沒有絕對關係。我從這場演出的主題(東西方文化藉絲路產生交流),還有紐約小學生呈現的人種多元與文化的獨特性,看到了這場演出從名稱,演出者,主題,到歷史之間環環相扣的意義性。
舞台後方是video artist的作品,和這個表演很搭,本身也很有趣味性。
最後還有爵士樂,Hip-pop舞蹈的表演。
高溫下賣力演出的馬友友與絲路樂團。
馬友友和喜劇演員主持人一搭一唱,娛樂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