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契是種微妙的反應,無法預先安排、是自然而然發生的。去年才開始體會到,社交場合不能落單,要有個社交搭檔才能一搭一唱的順利party。婚禮當晚,我自動和松岡小姐變成社交搭檔,N君跟辦公室經理一組,黎巴嫩同事跟他女朋友一組。中間當然會換伴,有點像跳舞一樣,但是還是會回自己的搭檔旁邊,是很有趣的互動關係。
- May 14 Wed 2008 10:46
O小弟的婚禮(下)
- May 12 Mon 2008 12:25
O小弟的婚禮(中)

派對這種場合,大家還是熟人先聚成一團,酒過三巡之後,才能趁著微醺、克服羞怯,跟不認識的人哈拉。並不是西方人就不會害羞啊!
即使在場有一半是法國人, N君也沒有因為可以講母語就能靠過去聊天。我們兩週前才跟在燈光演講的場合碰過面,N還是關心的問我好不好,公司有幾個人;看他心情超好,我就恢復以前的戲謔、跟他瞎扯起來:
- May 12 Mon 2008 10:42
O小弟的婚禮(上)
- May 11 Sun 2008 01:26
盲點
>>你總是要不斷的挑戰他的規則。
黑喵的這句真是讓我倒抽一口冷氣,那一直是我跟Jason, 跟我爸爸相處上的問題所在耶!ˋ(′~‵" )ˊ 先是這樣的相處模式造成衝突,再因為這樣的衝突造成我的信心危機。當我不斷自問為什麼不被他們肯定時、就已經找錯方向,因為問題不是出在我的表現上。那我幹嘛為此造成自己的信心危機啊?本來在不欣賞你的人面前,花上十分努力也只得到一分效果,與其對著硬幹,還不如學習趨吉避凶的社交手腕。
- May 09 Fri 2008 12:27
心理諮商(續)
「即使那個經驗屬於你,你不見得理解你所經歷的什麼。」
這是我的讀書心得;從Umberto Eco「玫瑰的名字」和「波多里諾」兩本層次豐富的小說中,所發現的共同主題(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