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之一:地中海史】今天剛開始讀年鑑學派的鉅作,布勞岱爾寫的(Fernand Braudel) 寫的地中海史第一卷: 台灣商務2002出版,兩卷厚達1698頁.在地鐵上邊晃邊讀第一章,看到註釋,便往後查了一下資料來源為何。

不察也就算了,想不到第一章也不過75頁,註釋就要另加24頁!\(" ̄□ ̄)/~~也就是說,註釋的篇幅約是第一章的1/3,真是驚人的考證。這部16世紀中葉的地中海諸國命運,比馬基維力佛羅倫薩史更加難讀,看來我會跟這套書消磨一陣子了。


【之二:iPod Touch】我很少聽流行樂、也很少下載,最常聽的是網路廣播BBC Radio 3 或 radio 4. 不靠他們的節目,我還很難擴充古典樂的曲目呢!今天想到蘋果店看看iPad上架沒,並順便試了試iPod Touch.想不到,家裡可以收聽的節目,在上面顯示的是“很抱歉,因版權問題,本節目只提供英國境內的上網者收聽。“ 

 

哇列,怎麼會用iPod Touch和用桌機的反應會不一樣呢?(後來問店員,他們說這跟國家無關,純粹只是因為iPod touch, iPhone, iPad不支援flash的關係。)

 

【之三:溫情主義】學佛的母親總認為我個性太冷酷、不講溫情,尤其在我批評她無上限的幫姑婆(外公的妹妹)收爛攤子、收了十多年一事,媽媽甚至會激動的告訴我,她未滿十四歲就失去母親,若不是自己的姑姑相伴照顧,她怎麼能撐過這麼痛苦的青少年歲月?見到媽媽的眼淚,我也只好閉嘴,但我仍認為,姑婆當年照顧你是一回事,今天她自己老捅出摟子又是另一回事,兩件事要分開算。有些人的人生之所以重複不斷的失敗,就是因為有好心人幫忙分攤,共同取暖,才會一輩子學不到教訓。

我不敢說是律己甚嚴型的人,但是我很清楚,我的父母已經給我很好的環境、極佳的教育,這樣條件下成長的人沒有任何失敗的藉口。但今天讀到166則大家回應A小姐的四封來信,心裡還是萬分驚訝:原來家母的溫情主義,確實不是社會主流。

草莓圖騰在下一篇回應「半空與半滿之間」更是嚴厲說道:

我倒沒有放你上網路讓人公審的意思,我真的認為你有必要從那個自憐的泥沼裡面爬出來,看看其他人對你的信件有什麼看法,你如果覺得這些人怎麼都那麼殘忍,不如那些支持你的人有溫情,那你就注定是個不幸的失敗者了。...這個節骨眼上你相信溫情氾濫的人空虛的安慰,你這輩子就算完畢,不會再有什麼成長跟進步了。...


一個不肯面對自己跟真相的人,不管做什麼都不會成功。不管人家給你多少都不會足夠。不管多少人安慰你,你心裡面那個空洞都不會彌補。不肯為自己的決定承擔後果,付出代價,你終身都是別人的負累。

 

我也曾陷在泥沼中、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掙扎過來;我也嘗過、用錢買的教訓才會是一輩子記得住。如果每次都有免費服務(也就是我的萬能媽媽,也就是姑婆的姪女),永遠願意在你需要的時候安慰你、充當免費顧問,跌倒的人就永遠不會從教訓裡站起來。我很難同情不努力的弱者,因為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我如果為人母,大概是會冷酷的把小獅子推下懸崖的那種媽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