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到yoghurtland這篇「皮在癢」,想起28歲時生平第一次起蕁麻疹,也是吃海鮮引發的。

當時不知道這些活像蚊子叮的腫塊就叫蕁麻疹;連著兩天都在晚上10pm - 4am之間全身發浮水印,皮癢得睡不著,最後打電話去學校的醫院,他們的值班人員問:「你呼吸困難嗎?你覺得快死掉了嗎?以上皆非的話,請明天上班時間再來看診。」

結果我白天都好好的,醫生說他看不出是什麼問題,只好說:「你發疹子再來看...」=__="

後來還是靠打電話回台灣,問了一圈才知道那就叫蕁麻疹。如同健康醫療網站寫的,蕁麻疹反覆發作了一個禮拜左右,就自己消失了!

曾跟醫生友人問說:「為什麼我以前吃海鮮都不會這樣,為什麼以前都不會發蕁麻疹∼∼∼ 」

他倒不是說 「你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而是說人的體質不是恆定的,就像是以前沒有糖尿病、心臟病,不代表你以後也不會有。即使是發育完成的成年人,身體也會隨氣候、食物、年紀改變,不可能永遠一樣。

聽說很多人到了北美產生的花粉熱也是一樣的道理,像德國經理來美國的前五年都沒事,後來就開始每年春天發過敏性鼻炎。

難怪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斯(Heraclitus)會說:「你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兩次」,因為河水常流,再入水時,已非前水,同樣的,一分鐘前的你跟一分鐘後的你也不會一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