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仔細規劃,34歲生日當天辦了個22人的生日晚餐聚會,挑的是黎巴嫩餐廳。而且今年收到很多禮物,非常出乎意料! <(‾▽‾)>
在紐約,私以為中東食物超適合party聚會: 沒有豬肉,所以回教和猶太教的朋友都可以吃。既可以滿足吃素的人,也可以滿足只吃魚不吃肉類的人。加上價格合理,不會讓參加的人有花費上的壓力。
這次經驗是前幾個月學到的。某次看電影選在德國啤酒屋聚餐,滿桌的烤豬腳,德國香腸,結果友人K笑出來,說還好她的土耳其回教徒男友O沒來,不然這裡除了酸菜以外,沒有一樣東西是他可以吃的。
這是我第二次選在中東菜餐廳辦生日趴(2009年選的是祕魯餐廳,2008年選的是摩洛哥酒吧)。當然,既然是黎巴嫩餐廳,規劃賓客名單時,就想到邀黎巴嫩同事來參加; 也想到很懂中東菜和黎巴嫩酒的瘋狂科學家傑若。當然啦,K一定要邀,她的土耳其男友O理所當然的很熟悉中東菜。加上本來就常一起混的V和她老公,N君和他男友,V的同年玩伴以及他男友,一下子就可以決定10個人了。
名單上的另外50%是今年請我去過他們生日趴的兩對朋友,以及還不是很熟,卻很希望多認識的亞紀子和她絕頂聰明的埃及朋友Hani。一起看世足賽的卡洛琳娜是西班牙人,就座時她和非常健談,西班牙語流暢的黎巴嫩同事坐隔壁。冥冥中,本來想安排的座位就照著當初規劃的順序自然實現了。
先前見過一兩次面的朋友,碰在一起很容易聊天,現場氣氛相當熱絡。餐桌上會講法語的人其實只占1/5,但是因為N和傑若的法國口音很重,讓Hani誤以為這桌很多法國人。我看了一下,我們台灣人可是有五個呢!美國也五個,中國三個,日本兩個,法國兩個,香港,西班牙,埃及,波蘭,土耳其,黎巴嫩各一個。大家都很開心,覺得這樣的組合超級紐約。
今年下了很多工夫磨鍊社交技巧,尤其在族裔多元,朋友圈相當不同的人群之間,平時能辦些小活動讓大家串在一起,熟悉不同朋友間的喜好,要組織大聚會的場合就比較知道要怎麼介紹不同的朋友認識。
我覺得今晚像是社交技巧的驗收日,及格!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