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年八月要滿35歲了,過去半年不斷思考著究竟怎麼規畫35-40歲的人生。尤其身邊的朋友都很努力,有全職工作狀態下拿到MBA的(這麼拼命真讓我想頂禮膜拜),有自己開始蓋房子的建築師(很大的責任感!),也有拿到PhD前打通任督二脈,思考狀態整個升級的歷史學家朋友。

加上一天到晚跟我們設計師鬼混的經濟學教授Y, 和他身邊年收百萬美金的避險基金經理人朋友們,律師鄰居,科學家那一群...,有時真會覺得迷惘,看到大家的職稱收入都這麼光鮮亮麗,再看看自己的燈光設計行業,就會煩惱該怎麼讓自己的職涯升級。畢竟,我並不想到了五六十歲,朋友來招我一起去度假,我還在看老闆臉色,趕deadline, 還在錙銖必較旅行的吃喝玩樂預算。(_) 

Y教授曾經住在全美國最貴的區域之一,上東區的Madison Ave.和69街。他自己的姐姐是會計學教授,第一任太太是IBM的電腦工程部門主管,出入家中的友人都是商學院教授,或金融和科技界的人士。經歷了繁華落盡的人生(兩次離婚和女兒的扶養費,把他的財產分得幾乎精光),現在的他,反而得意的過著很cheap的生活,以享受紐約的免費資源為榮。物質慾望很低的Y教授跟我說,和朋友們分享快樂時光,才是人生最值得回味的事。「你知道那些高所得的金融界人士,他們的生活品質其實很差。身為設計師,懂得欣賞生活中的美,你該珍惜另一種形式的富有呀!」

我說, 你因為到達過頂峰,該看的風景都看遍了,但是我還沒有... 。人生還有很多潛力可以發揮時,我不想停下來;我還是野心勃勃的想做這些做那些。Y教授不置可否的聳聳肩,像是看著一個沒長大的小孩,迷信金錢,權力能帶來人生更大的自由。

不過他以人生歷練告訴我的這些話,還是有某些影響的。我開始會想,升級的方式有很多種,對自己好一點也是個方法。

比方今年開始我不再自己洗衣服了,積滿8磅就送給洗衣店洗,週末我就不必被洗衣機,烘衣機綁住,反正送洗才多花6塊錢,並不是多60塊。居家打掃也是,每個月請專業清潔人員來一趟,把我怎麼也刷不白的浴缸,廚房流理台... 全部整頓得渙然一新。一個月多了80塊的開銷,但是花在增進生活品質的項目上,我覺得很值得。

買花也是,家裡有鮮花讓我心情好,低於10美元的開銷就可以換來有益於心理健康的花卉,這是很合算的事。比方說,請健身教練學到的技能可以用一輩子,這也是很合算的事... 而以上所有花費,都能促進社會的經濟活動,是非常正面的。我也開始放寬「區別需要還是想要」的購物自制,在預算範圍許可下,買一兩樣高品質的奢侈品並不是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到了這個年紀,我已經很知道自己為什麼挑這個品牌,這個設計。

後來想想,妮可出給我的作業還頗有道理的。她要我每天寫下三件正面的事或開心的事,矯正我的負面傾向+鑽牛角尖的個性。現在回首一望,這個作業讓我開始「對自己好一點」,進而形成正面的迴圈。執行這個作業的成果,讓我和兩年前相比又更不一樣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