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私人課題研究 (131)
- Aug 04 Sat 2007 23:59
使人精疲力竭的夏季(隨筆)
- Jul 19 Thu 2007 11:44
N君奇想曲 (之二): Cockatoo
N君和我吃午飯時常南地北的亂聊,跟我分享他旺盛的想像力。有一次他問我一些對人的看法,然後就說他常常會覺得他熟悉的人,總會在他的腦海裡形成某種動物的形象。
- Jul 18 Wed 2007 13:00
意見很多威你!
今天老闆跟同事胖胖J講完話,我喊住他,然後無預警的說:「胖胖J很棒,你今年真的很幸運,雇到很多不錯的人。」
老闆先是吃了一驚,然後說:「哇,能得到的你稱讚不容易,看來這傢伙真是不錯喔。」
- Jul 16 Mon 2007 14:36
N君奇想曲 (之一)
N君是個腦子裡充滿奇思妙想的傢伙。如果只有我們兩人出去吃午飯,他的話題可以百無禁忌的從他自己的情色生活,一路講到他對人類、科技的奇想。
上週四下班後,我們去業務屋頂烤肉大會的路上,看到一台古董銀色Citroën(雪鐵龍)從面前駛過。N君很興奮的指著那台車對我說:「那是一限量出產的70年代Citroën,全世界只有一千台喔!當時這樣的造型太前衛了,市場反應冷淡,所以第一批生產完後沒有再繼續做,不過汽車設計業都認為這是一個很漂亮的設計;沒想到我會在紐約看到它!」
- Jul 11 Wed 2007 20:55
法國的高中畢業會考
昨天蔡P興致勃勃的要拉我參加曼哈頓區的法語對話練習班(說穿了是讓那些法語文化圈的人social用的),我苦笑著,心想「用初級法文能夠哈拉什麼?想釣人的話也不需要會說法文吧」。
這是她的個人選擇啦,對於一心要脫亞入歐、努力social 的蔡P,我其實心裡想著的是:「並不是學了西方語言也就學到了那種思惟方式;邏輯、推論和思辯是需要被訓練的。」
- Jul 09 Mon 2007 12:56
1986:像埃及人一樣走路
- Jun 30 Sat 2007 23:11
近視矯正手術
- Jun 28 Thu 2007 13:10
物理量的來龍去脈
- Jun 27 Wed 2007 14:31
挑剔的飯友
我吃飯速度很慢,中午通常都一個人溜出去吃,才不會拖累同行的同事。N君因為是新人,還沒有到忙得半死的地步,所以每天一到 13:30 就會靠過來對我微笑:「我要出去吃飯了,你要不要一起去?」不在乎每次跟我出去吃東西,最後都會坐在那邊乾等。
昨天和N君和黎巴嫩同事去一家巴西餐廳吃午餐,N君邊啃玉米邊幹譙我們去Coney Island那天晚上吃的熱狗、包的那個麵包有多難吃,把那叫做麵包,還真是侮辱了麵包這個詞。
- Jun 12 Tue 2007 12:38
我的鐵齒爸爸(上)
我爸除了龜毛以外,他的另一個人格特色就是鐵齒。
爸是念理工科的,什麼牛鬼蛇神都不信;別人講什麼,他也經常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不買帳。小時候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全家去溪頭玩,路旁一再出現“咬人貓“的警告牌。
- Jun 12 Tue 2007 12:36
我的鐵齒爸爸(下)

最近爸又做了一件類似咬人貓事件的傻事,就是在夏日的正中午11:30,跑到家裡透天厝的頂樓去換兩個澆花用的水龍頭。
因為高雄天氣熱,爸就打赤膊、帶斗笠在那邊工作,被媽媽看到了就說「太陽這麼大,你不穿上衣會晒傷啦!」
- May 25 Fri 2007 12:25
雙夢記
- Apr 10 Tue 2007 12:16
園藝報告 (三)
- Apr 10 Tue 2007 11:58
園藝報告 (二)
除了植物園的蘭花展,紐約中城的Macy's百貨每年春天也會辦為期兩週的Flower Show。週末去繞了一圈,哇,原來我花了十八塊門票看到的蘭花,梅西百貨也幾乎都有。
- Apr 08 Sun 2007 12:32
園藝報告 (一)
- Apr 03 Tue 2007 12:29
小男生的魅力
O小弟是諾曼地來的法國人,年方20,帥帥的、留著亂亂的頭髮,每天都自嘲“我沒喝酒看起來就是醉鬼樣“。因為O小弟的藝術家媽媽是我們老闆的好朋友,在窮極無聊之下,高中畢業就從巴黎跑來紐約,到我們公司當實習生。
p.s. O小弟的繼父S先生以前也是我們老闆的員工,這厲害吧!我們老闆很會凹朋友替他做牛做馬;S先生無奈的說,十年前他被硬抓來上班時,連電腦怎麼開機他都不會啊!
- Apr 01 Sun 2007 14:19
波赫士全集III - 「七夕」, 1980
鬱悶程度高的時候,我比較喜歡重看自己熟悉的題材、或是好幾遍的書。這禮拜重讀了波赫士全集III (台灣商務印書館)的「七夕」那卷討論集(原作出版於1980),讓我有重新有了讚嘆的喜悅。
- Mar 07 Wed 2007 14:20
芝諾悖論與微積分
今天跟數學系畢業的松崗小姐聊到一件有趣的事:為什麼西元前5世紀,古希臘數學家已經有了芝諾悖論 ,卻差了臨門一腳、沒有發展出微積分呢?而且這一停頓就超過一千年,微積分遲至17世紀,才由萊布尼茨和牛頓發展出來。
松崗小姐說,那個「臨門一腳」,是因為古希臘人沒有零的概念。他們排斥「無限」「無限小」,就像亞里斯多德在Physics裡呈現的:「否認現實的無限性,宣稱“沒有無窮大,也沒有無窮小,沒有無限,也沒有空無“」。(引自《零的故事》,動搖哲學、科學、數學及宗教的概念。第四段。這種對“infinite 無限“,的恐懼與未知,我在上中世紀哲學時也有上到耶!)
- Mar 04 Sun 2007 15:56
基於理念不合的批評 (下)
第二對例子是心理分析學派的榮格(Karl Jung)與佛洛依德 (剛好又是德語系的天才們)。一般的傳記資料是這麼寫的:「榮格曾經是佛洛依德最看重的年輕朋友,他傾囊相授,盡力提攜,二人無所不談,第一次見面便無間斷地談了十三個小時,他如果是這個新興學科的國王,他很快便把榮格拱成王儲,但榮格毫不領情」
而榮格這邊是這麼看佛洛依德的:佛洛伊德有如父親式的權威亦讓榮格受不了。 在一次的交談之中,佛洛伊德說:「榮格,我要你答應我一件事,就是永遠不要放棄性的理論,我們要讓它變成一種教條,一種不可撼動的堡壘。」但榮格對佛洛伊德的性的理論抱持著許多疑點,更無法認同「教條」及「堡壘」這樣的字眼,彷彿要壓下所有對性理論的懷疑,而這一切和科學判斷扯不上關係,只是個人的權威的擴張罷了。
在這次的談話過後,榮格便知道兩人的分裂是不可避免的了,佛洛伊德需要的可能只是一個聽話的乖孩子,能毫無保留的接受他的理論,但榮格需要的卻是一個能和他切磋琢磨,將心理學發揚光大的夥伴,並且他不想犧牲自己思想的獨立性。 」
(資料來源: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張老師文化出版 )